jnzx 江南资讯

BOB全站走上拉赛 舞台——访拉赫玛尼诺夫国际音乐比赛获奖选手(下)

2023-01-16 23:13:32
作者:小编
返回列表

  伊万贝索诺夫首届拉赫玛尼诺夫大赛钢琴组的一等奖获得者之一。他的钢琴技艺精湛,发挥稳定,演奏极具个人魅力,给在场的评委、选手和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即将满20岁的伊万贝索诺夫在本次大赛中沉着冷静的表现得益于他多年来的登台演出和比赛经验。他与瓦列里捷杰耶夫、弗拉基米尔费多谢耶夫、弗拉基米尔斯皮瓦科夫等多位优秀的指挥家们有过合作,也是多项国际音乐大赛的获奖者。这次大赛上的精彩表现让伊万贝索诺夫这一名字在青年一代钢琴家中有了一席之地。

  ●问:你在之前的采访中提到,你和你的兄弟尼基塔、丹尼尔经常一起合奏。他们演奏的是什么乐器?你出生于音乐世家吗?

  贝索诺夫:我们全家人都是学音乐的。我的兄弟跟随我的母亲拉小提琴,我跟随我的父亲练习钢琴。6岁时,父亲就开始让我学习弹钢琴。我父母都在从事流行音乐方面的工作。我妈妈在圣彼得堡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小众文艺音乐,爸爸负责给她录音、做后期等。早年间,我妈妈的音乐在圣彼得堡很受欢迎,但是我们兄弟几个的出生改变了她的职业规划。他们完全把精力投入到培养我们上,开始和我们一起学习古典音乐。

  贝索诺夫:并没有,早期学习钢琴我接受了很多优秀老师的指点。在圣彼得堡的小学一年级时,教我钢琴的老师叫佐拉门捷列夫娜祖克。佐拉老师离开之后,直到高中我都是跟随奥尔加安德烈耶芙娜库尔纳维娜老师学习。后来因为我没有认真去上通识教育课,而被高中学校开除了,就没能继续跟着奥尔加老师习练了。幸运的是,我的钢琴技能让我被圣彼得堡的另一所学校录取了,也就是利亚霍维茨卡娅儿童音乐学校。在那里,我师从埃莱奥诺拉彼得罗芙娜马古利斯。2016年,因求学的机缘我们举家搬迁到了莫斯科。当时我参加了俄罗斯钢琴大奖赛,表现还不错。在大赛结束后,收到了去莫斯科学习的邀请函,求学于中央音乐学校,在瓦迪姆列昂尼多维奇鲁坚科的班上学习修炼。

  ●问:你是怎么认识现在的老师瓦列里弗拉基米罗维奇皮亚塞茨基的?

  贝索诺夫:我是在俄罗斯钢琴大奖赛上遇到他的。于是转到他的班上,我已经跟着他学习三年多了。这样来看,我真的是有很多钢琴老师。

  ●问:哪些钢琴演奏风格对你理解音乐、成为钢琴家和音乐家有着重要的指引意义?

  贝索诺夫:对我而言,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钢琴演奏表现出的自由,是音乐即兴创作的天花板。虽然我觉得他的演奏手法并不总是符合严格的学术性,但是他的演奏手法让我觉得非常亲近。我常将霍洛维茨与斯维亚托斯拉夫里希特、埃米尔吉列尔斯、格里高利索科洛夫等巨人相提并论,他们都是我的榜样。我经常尝试听不同风格的钢琴家演奏,各种音乐风格都会形成独具特色的有趣画面。他们演奏起来就像电池,你听着、听着,在某个时刻,某些属于自己的东西就会充盈于内心。

  贝索诺夫:我很难从我生命中发生的所有事件中选出三个特别的。如果非要说让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重要决定,那就是从圣彼得堡搬到莫斯科,然后是在欧视青少年音乐家比赛(2018年,爱丁堡)上获胜。自那以后不可思议的事情开始了,我的表演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喜爱。这次“拉赛”的获胜也是一次重要事件,但绝非最后一次。

  贝索诺夫:在社会方面,就对我的专业技能认可而言,比赛当然很重要。赢得比赛会成为赢得下一次比赛、参加下一场音乐会的动力,为后续的表现积累信心。音乐比赛就像体育赛事,按照赛制给予成绩:第一、第二、第三名这些其实与音乐和艺术无关,只是一时的表现。而我努力不把比赛理解为竞技运动,而理解为音乐盛会虽然并不总是能轻易做到这点。因为在比赛中,生活节奏会不同于往常,它会激发出新的情绪、感受,让人很容易产生竞争心理与竞技压力。

  贝索诺夫:比赛之前有一段高强度的练习准备时间,需要非常细心地学习bob中心、思考。比如,当我在独奏音乐会时,我非常依赖内心的音乐直觉,直觉怎样就怎样演奏。在比赛前,需要仔细对待一切,持续练习强化记忆这种方法可能更有效。当你在舞台上演奏时,不再去思考细节,而是去想之前发生的一切,你就会完全沉浸在音乐中享受这一时刻。

  “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当你走上舞台开始演奏,最重要的是完全相信你正在做的事情,并尽可能地从周围的干扰中脱离出来。在比赛中表演时,需要训练情绪集中、注意力集中,有时候甚至像是在做音乐冥想。这非常困难,但是非常重要。

  贝索诺夫:这个问题有点复杂。一方面,必须练很多琴,因为需要掌握很多东西。另一方面,又需要保持对所弹东西的新鲜感。如果你每天在钢琴前坐9至10个小时,你会排斥弹奏这件事。这种排斥感非常强烈,以至于你甚至开始害怕它、逃避它。一生中最困难的事情就是保持对音乐的清晰感知。当你长时间刻苦地练习音乐,会在某个时刻停下来去细微地感受它。这时就需要去感受工作和艺术之间的界限。最重要的不是你花多少时间去练习,而是如何安排好你的时间。某一天练习10小时,而其他日子每天练2至3小时,肯定没有每天练习6小时(早上3小时、晚上3小时)效果好。我就是努力每天练习6小时,找到合适自己的节奏。

  贝索诺夫:可能是第一轮比赛吧,第一次接触乐器的时候,当你刚刚开始你的征途,总是这样一个“蓄电满满”的时刻。还有就是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结尾的最后一个,我认为是一个完美的收尾。 郑丽莎

  在6月14日至27日于俄罗斯莫斯科举办的首届拉赫玛尼诺夫国际音乐比赛中,95后中国选手毛宣懿经过三轮激烈角逐,最终赢得钢琴组二等奖。作为中央音乐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BOB)入选者,尚在钢琴系读研三的她不负此行,让世界再次看到中国钢琴界新生代的水准。

  毛宣懿:因为喜欢,学钢琴一直是自愿而快乐的,父母发现我的音乐天赋后一路为我的进修学习保驾护航,走上专业道路完全是水到渠成的事情。2006年我才开始学习钢琴,2007年被深圳艺术学校录取后,一直师从来自俄罗斯的客座教授伊利亚谢普斯(Ilja Scheps),其间上了很多大师课,得到加里格拉夫曼、Frano Reich的长期指导,长达九年的学习为我的钢琴演奏打下扎实基础。2015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吴迎教授,当时他非常精辟地概括了我的学琴之路“你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吴老师的教学方式属于“放养”类的,他更重视对音乐的感受,不指定弹奏曲目。只要是我想学习弹奏的作品,他都愿意指导我进行练习,同时他对我上专业课录像的习惯很包容,这是在很多老师的课堂上不被许可的。2018年我在罗马尼亚的比赛上认识了法国钢琴家帕斯卡罗热(Pascal Rog),比赛之后他也一直在给予我指导,正是他帮我打开了法国钢琴音乐之门。2019年保送本校研究生后,我转投赵聆教授门下。因为疫情和出国比赛演出等种种原因,我们更多时候是在线上交流,赵老师总是亲切地称呼我们为“徒儿们”,时常给我发来祝贺与鼓励。这些老师的教学陪伴或长或短,但他们都是我钢琴生涯中的贵人。

  毛宣懿:印象深刻的演奏有很多,但最特别的是我17岁那年在深圳音乐厅的施坦威展厅练琴那次。当时我正在潜心练琴,并没有注意身边慢慢聚集起来的观众,弹完一曲后,有人说再来一曲,我就接着弹了肖邦的《第一叙事曲》。结束后,一位老者边鼓掌边讲着英语,我下意识地去看了一眼,惊讶地发现竟然是加里格拉夫曼大师。怀着忐忑的心情BOB全站,我上前与他交谈,还记得他当时的评价“你的音乐中有很多东西老师是不可能教得出来的”,这给予我极大的鼓舞。十年来,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我经常发演奏录像给他,他总是及时给出建议,还一直用“你的肖邦弹完了吗”鞭策着我练习,是一种亦师亦友的感觉。非常幸运在人生旅途中能够遇到这样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他为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毛宣懿:得知比赛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今年初了,又赶上了硕士毕业答辩与博士升学考试,三者的曲目几乎没有重叠,留给这次大赛的准备时间就比较仓促。4月下旬收到邀请时我还有点犹豫,感谢院系领导的大力支持,才让我坚定了参赛的决心。很开心所有事情都达到了预期目标。

  问:你在第二、三轮比赛曲目选择上,将俄罗斯与法国音乐作品结合在一起,是怎么考量的?

  毛宣懿:我认为,一个全面的演奏家必须能同时驾驭多种不同风格的曲目。切换风格的时间越短对演奏者的考验越大,切换得越成功则能说明演奏者的水平越高,就像一个戏路宽的演员能胜任各种不同的角色一样。这次比赛第二轮我选择了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奏鸣曲》、拉威尔的《夜之幽灵》和德彪西的《欢乐岛》,第三轮选择了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拉威尔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将俄罗斯与法国音乐结合演绎,一是对自己在短时间内迅速调整演奏的心境、状态甚至思维方式的锻炼,二是让评委和观众换换口味,在大多数选手都选择全部演奏厚重深沉的俄派作品时,能在我这里听到一些不一样的音乐。但这样的安排着实需要自信和勇气,因为一不小心就会“串味”,弹成“法国音乐风格的拉赫玛尼诺夫”或者“俄式拉威尔、德彪西”,让人啼笑皆非。

  毛宣懿:“拉赛”是一个对选手各方面要求都非常高的比赛。对曲目范围的苛刻要求,导致我熟悉的大量曲目都派不上用场,可选范围内的曲目绝大部分均以难和费力著称。其次,这个比赛对参赛选手的考察相当全面,比赛内容涵盖了两轮独奏、声乐伴奏、与乐队合作协奏曲等多个方面,是一场极具挑战性的高规格比赛。

  毛宣懿:我从小就听一些脍炙人口的俄罗斯经典歌曲,也有钢琴曲。学习钢琴以后,最初接触的要算是柴科夫斯基的《四季》了,这是一套很迷人的作品。后来接触到越来越多的俄罗斯音乐作品,我个人比较偏爱拉赫玛尼诺夫和斯克里亚宾的作品。我认为拉赫玛尼诺夫是一位国际型音乐家BOB全站,他的作品根基是俄国的,但同时也融入了欧洲和东方的音乐元素。在我看来,了解和研究作曲家以及他的作品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演奏者来说很重要的一个素质就是最大程度重视并且忠实于乐谱。一个演奏者看问题的角度、思想的深度、想象力的丰富程度,都会直接影响对音乐的诠释。我一直认为有学识的人才能更好地理解、诠释音乐作品,使听众身临其境与演奏者之间产生共鸣。因此,要保持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充盈内心与大脑。

  ●问:伊娃格沃吉安接受采访时称拉赫玛尼诺夫为“男性作曲家”,BOB全站你同意她的观点吗?

  毛宣懿:拉赫玛尼诺夫确实是一位“不好欺负”的作曲家,他的作品从来都不是“随便弹弹”就行。从演奏层面上来说,这些作品对演奏者的技艺和体力有极高要求。我在演奏其中的一些时会因为手不够大而显得有些吃力,其他方面还好。手小是硬件条件的局限无法规避,而正确的演奏方法和发力方式却可以做到四两拨千斤的。在我看来,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富有激情而不失深刻,粗犷洒脱而不失雅致,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