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zx 江南资讯

BOB全站2022 WAIC:柏视医疗总裁徐晨阳受邀出席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共话前沿

2022-09-20 07:18:53
作者:小编
返回列表

  BOB全站2022 WAIC于本年度9月1日-3日圆满举办,柏视医疗总裁兼联席董事长徐晨阳博士受邀出席,云端共话、探索前沿......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orl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nference,WAIC)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大会自2018年创办以来,始终坚持高端化、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BOB全站、智能化的办会理念,逐步成长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行业盛会。

  2022 WAIC于本年度9月1日-3日圆满举办,发挥了“科技风向标、应用展示台、产业加速器、治理议事厅”的重要作用,贯彻「智联世界、元生无界」的大会主题,在上海世博中心设立主会场,浦东张江和徐汇西岸设分会场,此外还在北美、欧洲、新加坡、韩国和中国香港等地设5个海内外分会场,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会展形式,推动全球“共创、共建、共融、共治、共享、共赢”。

  “大芯片百花齐放、大模型百尺竿头、大终端百家争鸣、大场景百舸争流、大平台百变精彩”——这是本届WAIC大会的五“大”特色,作为全球人工智能关键性深耕领域、前瞻性研究成果展示的先锋秀场和权威平台,其国际影响力和引力场效应亦与日俱增,近百场论坛覆盖技术创新、产业应用、法治伦理和生态建设四大领域30多个专业方向,盛邀500余位国内外领军学者、知名企业家、国际组织代表等重量级嘉宾参会(其中,图灵奖得主4位,诺贝尔奖得主1位,菲尔兹奖1位;80余位国内外院士、20余位国内外顶尖高校校长,以及400余位国内外行业组织代表和企业家)。

  柏视医疗总裁兼联席董事长、硅谷未来学院联合创始人徐晨阳博士受大会邀约,与斯坦福大学美国-亚洲技术管理中心主任Richard Dasher教授于北美分会场以云端连线形式,围绕全球人工智能的人才培养,展开了深度探讨,两位嘉宾利用丰富的经验和研究对中美之间人工智能的高级别和基础发展,聚焦人工智能人才的发展和机遇,培养新一代AI人才,通过医疗AI和肿瘤治疗等话题延展,对人工智能的应用现状、人才未来发展、和创新突破等多维度内容进行探讨,立意深远、精彩纷呈。

  近年来,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设施和解决方案与多领域场景加速结合。数智化浪潮席卷全球,高新科技赋能下的不同产业均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力量。AI人才培养是各个国家未来AI科技与应用持续发展的核心,在国际新形势下,AI人才培养面临与以往不一样的挑战和机遇,2022 WAIC北美分会场,Richard Dasher教授与徐晨阳博士以此为话题切入点,展开深入的交流探讨。

  AI技术的创新推动着多个产业的发展,作为一名同时拥有中美两国从业背景的资深专家,你如何看待中美就AI赋能不同领域合作发展的可能性?

  事实上,我在美国生活与工作已将近30年,与之同时也有10年在中国创建和发展AI团队的经验,这期间我的角色曾是学生、技术人员,也曾担任西门子中国医疗影像验证与应用中心联合创始总监、西门子硅谷创新中心首席技术官与总经理,硅谷未来学院和明道未来资本联合创始人,以及现在柏视医疗的总裁兼联席董事长,我想我对中美两国的智慧产业发展还是具有较深了解的。

  不可否认的是,对于芯片等较为敏感的领域,现在和未来开放合作的可能性还是较低的。但是在医疗健康领域,基于遵循双方法律法规的前提之下,中美两国在智慧医疗产业,尤其是在癌症领域的投资合作、经验交流或者是技术合作都保持着平稳的上升趋势。

  本次对话聚焦的一大话题是“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培养面临机遇与挑战”,我想在许多不同的领域,中国和美国存在互补、互相学习的地方。请分享一下你的见解。

  我相信业界存在宏观角度的看法,而我作为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创业者及投资导师,也有自己的观察。

  我们会发现,当你在看一些数据时,社会上出现中国已经在人才发展上超越美国的声音。仅在2020年,中国就有超过138万名工程系毕业生,而美国仅有19万7千名,是中国的七分之一与之同时,关于人工智能的文献有28%出自中国,而美国则是18%,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的数量,中国是美国的五倍。甚至最近的数据表明最多被引用的人工智能相关文献前50%中,中国是领先于美国的。来自艾伦人工智能研究院的研究更是表示,在2025年,这个数字将上升至前10%。

  但不论如何,抛开这些数字呈现的数量,我认为美国和欧洲无论在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理论研究或是基础设施建设,实力强劲也相对完善。而中国在基础理论和基础建设领域相对而言仍然落后,但发展得非常迅速。同时中国在应用领域颇具实力,特别是在高新技术、媒体等领域。但在B2B领域仍然薄弱,例如医疗行业、制造业等,这些领域的人才较为匮乏,以上是我的个人观察。

  你是“大企业和初创公司关系的发展”以及“开放式创新发展”等方面的专家,结合目前“中美AI驱动的发展”分享一下你的看法。

  事实上,就中美两国、欧洲乃至全球的企业发展态势,我们可以关注到,许多的行业头部企业正在与初创公司开展一系列的合作,并相继取得不俗成绩,比如药物研发、药物批准等流程的加速。

  在过去5年,中美医疗尤其是癌症治疗方面的科技和商业合作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据麦肯锡的研究报告,仅在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一年中,西方尤其美国制药商与中国生物制药技术公司就达成了十几项重大许可交易,交易价值中位数为9亿美元。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肿瘤医生兼亚太地区医师大使Bob Li在《自然》杂志的采访中表示:“抗癌新药开发在中国的共同参与下,通常在美国需要10到15年的临床试验可以提速到2至3年”。

  我认为无论大企业或是初创公司,其实都需要真正的实践开放式创新,这不仅可以减缩国家、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差异,而且可以实在地解决一些大大小小的企业和行业发展问题,这是一种技能的迁移。很多西方公司在过去20年里已陆续开展实践,中国在过去5年里,也赶上了这个浪潮——通过开放大企业产业资源,把科技创新与创业孵化贯通,赋能中小企业创新成果转化,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持续释放数字技术创新的澎湃动能。

  我们知道,你现在担任柏视医疗的总裁兼联席董事长,作为一名履历优秀的投资者和企业家,你对柏视医疗在中美市场的发展有什么看法呢?

  作为国际化的医疗AI科技创新企业,我们(柏视医疗)认为“携手共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bob中心、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新一轮智慧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

  柏视医疗扎根中国、立足全球,是多家国际顶级医疗器械公司的长期合作伙伴,并通过科研合作形式相继为新加坡、东非等海外地区的肿瘤患者提供服务。去年12月,柏视医疗正式通过FDA 510(k)认证,获得海外上市的官方资质,这意味着柏视医疗的产品将会惠及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更多国家的肿瘤患者。

  在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的支持下,柏视医疗布局全球市场的步伐愈加稳健。我们期待通过数智赋能、整合医疗资源,推动医疗产业的智能化、标准化;此外,通过中美两国的医疗产业合作,共同探索新的应用场景、业态和模式,实现互利共赢,进而提高全球智能医疗的发展水平,我认为这对人类健康事业的建设是富有意义的BOB全站。

  我们今天讨论到中国与美国优势互补的相关话题,我想分享一下我的一点见解。中美实际上可以结合一种更基础的计算机科学知识以带来更好的AI质量及更多的数据。我们谈到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来处理数据,让这些数据与复杂的监管框架相匹配。同时,这些数据准备的类型,也将影响数据质量的准确性。

  此外,我们谈到了快速工作和缓慢而谨慎工作之间的跨文化挑战、我们谈到了开放式创新——即使是在初创阶段,公司也需要跳出既有的藩篱,以便有足够的资源向前发展。

  最后我想补充一下我个人的观点来结束本次对话活动:永远不要忘记回顾你正在做的事情,回顾你本想要为人们带来的助益。我们会谈论“伦理、教育、伦理、人工智能、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等等,这些都是概念或者技术。但我认为讨论的重点是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以此为工具提供助力,我们想要提供的东西将是准确的东西、将有益于世界,无论是关于医学或气候变化,甚至是娱乐。所以我很高兴我们能在一起进行这次简短的交谈。

搜索